近年来,校党委高度重视敦煌文化的特色培育,专门成立了“敦煌舞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院”,发文组建了以李莉教授为核心成员的“敦煌舞舞台艺术实践中心”,与甘肃省歌舞剧院签署了《联合办学战略框架协议》,聘请了张沛、安宁、高妍妮等行业专家和艺术家通过项目化推进和阶段化教学的方式,探索敦煌舞“研-学-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学院敦煌舞人才培养特色鲜明,舞台剧目协同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践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兰州文理学院深耕敦煌文化传承与敦煌舞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敦煌舞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院”、“敦煌舞舞台艺术实践中心”科研平台和“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项目,努力践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育人理念,将敦煌文化从石窟壁画引入课堂教学、融入实践,实现敦煌舞教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教)研-学(习)-践(实)”紧密结合, 围绕“筑基传韵,创启新篇”工作思路,系统化开展敦煌舞人才培养的完整闭环。
二、坚持“以演促教,演教结合”
在严格落实《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聚焦敦煌舞课堂训练成果,以莫高窟历代壁画造像为蓝本,总结提炼了“端庄静默”“失重意象”“凝思悟法”“伎乐凌空”“欢舞悟法”“慈悲喜舍”“伎乐凌空”“飞舞翩跹”“袖舞罗裳”等八个经典基训组合,精准还原敦煌舞“形、神、气、韵”的美学内核,展现了从石窟造像到舞台肢体的严谨转化,体系化再现了从北凉到初唐敦煌壁画活态复原,每一个动作都通过对敦煌艺术的细致研学,彰显了敦煌舞教学体现的“形随画走、神由心生”的基本遵循和学术精神,并不断创新着敦煌文人才培养体系基本训练的教学内容。敦煌舞人才培养体系与舞台剧目开发成为学院乃至学校最大的特色亮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积极评价。
三、通过舞台剧目检验教学效果
近年来,舞蹈表演系团结一心,开发创作了《梵乐音声》《龟兹旋影》《祁连神鹿》《丝路鼓韵》《四飞天》《唐韵胡旋》《我心归处是敦煌》等一系列敦煌舞题材的舞台剧目,以“研”的深耕、“学”的沉淀、“践”的绽放,体现着学院敦煌舞从传统到创新的发展脉络,既彰显了兰州文理学院在敦煌舞教学、编创与研究方面的扎实功底,也践行了新时代文化传承者“保护好、传承好敦煌文化”的使命担当,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平台。
四、成果显著
通过学院敦煌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敦煌舞基训》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一流课程”;撰写了《舞蹈美育:敦煌舞蹈育人实践研究》专著(25万字)(中国戏剧出版社审核通过,预计近期出版)。发表了《论学校美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几个方面》《基于马踏飞燕的猜想及文化内涵之我见》多篇论文。敦煌舞经典剧目展演被甘肃省教育厅列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校美育活动展演的主要推荐项目之一。学院的敦煌舞教学科研和剧目开发成果显著。
五、择机举办“舞蹈表演--敦煌舞方向”四年制本科专业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支持敦煌舞舞台艺术实践研究中心申报《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逐渐积累经验和成果,用“先课程,后专业”的建设思路,择机申报“舞蹈表演--敦煌舞方向”,进一步凝练舞蹈专业特色,持续深化敦煌舞“研-学-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继续秉承“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理念,深入挖掘敦煌舞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助力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甘肃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为进一步促进学院合唱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学院敦煌舞教学与艺术实践能力和水平,扩大敦煌舞专业特色亮点与社会影响,提高敦煌舞教学质量,扩大敦煌舞实践能力,期待在今后和将来取得更大的教学和实践成果,经音乐舞蹈学院2025年10月9日研究决定,成立“兰州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敦煌舞教学与实践团队”。
团队人员安排如下:
主 任:李 莉
副主任:尚 敏
成 员:贾 真、解雨姣、夏莹莹、乜雨瑄、张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