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学院讯】2025年10月18日晚,音乐舞蹈学院“舞韵传薪·创启未来”敦煌舞“研-学-践”教学成果展演在艺术实践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展演是学院《敦煌舞基训》国家级一流课程阶段性成果,也是敦煌舞舞台艺术实践研究中心承担的2025年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成果内容,旨在深耕敦煌文化传承和敦煌舞人才培养摸索创新,进一步凝练舞蹈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甘肃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展演活动圆满成功!得到甘肃省舞协、省内高校艺术院系、甘肃省艺术院团及学校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兰州文理学院深耕敦煌文化传承与敦煌舞人才培养,依托“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项目平台,践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育人理念,将敦煌文化从石窟壁画引入课堂教学、融入实践,实现敦煌舞教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次展演以“研-学-践”为主线,分 “筑基传韵”与“创启新篇”上下两篇,系统呈现敦煌舞人才培养的完整闭环。
上篇“筑基传韵”聚焦敦煌舞课堂训练成果,舞者以莫高窟历代壁画造像为蓝本,通过“端庄静默”“把杆训练”“凝思悟法”“伎乐凌空”等八个经典组合,精准还原敦煌舞“形、神、气、韵”的美学内核,展现了从石窟造像到舞台肢体的严谨转化过程。从北凉272窟听法菩萨的沉静姿态,到初唐329窟飞天的翩跹身影,每一个动作都源自对敦煌艺术的细致研学,彰显了“形随画走、神由心生”的训练初心。
下篇“创启新篇”则集中展示敦煌舞的剧目实践与创新成果。《梵乐音声》再现反弹琵琶的经典意象,丝竹梵音与曼妙舞姿交织成韵;《龟兹旋影》以“S形旋转”为魂,重现古龟兹乐舞“旋若回风”的盛景;《祁连神鹿》创新融合敦煌舞韵律与芭蕾舞足尖技艺,演绎祁连山下生灵的灵动之态;《丝路鼓韵》以细腰鼓为道具,还原盛唐西域乐舞的奔放繁华;《四飞天》将敦煌艺术标志性元素搬上舞台,营造空灵纯净的佛国意境;《唐韵胡旋》再现唐代多民族乐舞交融的绚烂场景;压轴剧目《我心归处是敦煌》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的坚守故事为脉络,用舞蹈语言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奉献精神,引发全场强烈共鸣。
整场展演通过“研”的深耕、“学”的沉淀、“践”的绽放,完整呈现了敦煌舞从传统到创新的传承脉络,既彰显了兰州文理学院在敦煌舞教学、编创与研究方面的扎实功底,也践行了新时代文化传承者“保护好、传承好敦煌文化”的使命担当,也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平台。
下一步,音乐舞蹈学院将以本次展演为契机,持续深化敦煌舞“研-学-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继续秉承“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理念,深入挖掘敦煌舞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助力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