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韧性,促进社会适应力发展,同时普及音乐治疗理念,引导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推动志愿服务与专业心理干预的创新结合。7月9日至16日,“踏歌疗心·音悦疗愈”志愿队深入教学机构,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周的青少年音乐治疗心理支持实践活动。本项目通过志愿服务形式,整合专业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低成本、易参与的心理健康支持。
活动开始当日志愿者对多名青少年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与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参与者存在偶发的学业压力、社交倦怠等常见“情绪涟漪”,状态良好;部分则显现出如自我否定、社交回避等需要关注的心理矛盾点,甚至有个别案例提示需警惕低自尊等风险。
志愿者们根据评估结果,为不同状态的青少年提供了个性化建议,如“微小成就清单”重建自信、“情绪日记”管理波动、“低压力社交”破冰等简易干预技巧,并明确了需专业介入的风险信号。
为帮助青少年释放情绪、缓解压力,项目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性与疗愈性兼具的音乐活动。青少年可通过自由乐器即兴宣泄情绪,在旋律中释放压力;通过歌词改写,将流行歌曲赋予个人情感色彩,勇敢表达内心;更有集体作曲、乐器合奏等团队活动,促进协作与信任。
参与活动的孩子说:“音乐响起来的时候,那些烦心事好像暂时‘静音’了,心也轻快了点。” 一位参与试点的家长说:“孩子平时不爱说话,但在音乐活动中跟着节奏弹奏时,整个人明显放松了。”心理专家指出,音乐治疗通过旋律、节奏激活情感共鸣,为传统心理咨询提供了有效补充,尤其适合不善言辞的青少年群体。
本次活动不仅直接服务了有需要的青少年,通过音乐这一独特媒介有效缓解了其焦虑压力、提升了情绪管理能力,更在实践中验证了音乐治疗作为“非语言心理干预”手段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志愿队成功将专业心理支持与公益服务相结合,为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普及心理健康意识、推动社会关注贡献了力量。未来,音悦疗愈志愿队将继续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持续开展音乐心理治疗活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贡献更多的力量。
撰稿:王帆 通讯员:邓生泽 审核:杨光